淨空法師Lily delimiter開示節錄Lily delimiter生活中的身口意...

生活中的身口意三業

淨空法師講述《無量壽經會集本》積功累德第八品

善護口業。不譏他過。

口業清淨,口離四種過,「不妄語,不兩舌,不惡口,不綺語」,務必要真做。我常常勸勉大家,早課是提醒自己,晚課是反省自己,這一天身、口、意三業有沒有過失?發現自己有過失,即是悟處。把過失改掉,再不犯同樣的過失,乃真正修行,即是功德。為人若不知自己的過失,是愚癡、無明。這樣的人沒救,佛也救不了他,佛法裏稱之為「一闡提」。一闡提是印度話,翻成中文是沒有善根的人。沒有善根的人,就是不知道自己有過錯,以為自己都是對的。

諸位要曉得,在這法界裏只有圓教佛沒有過錯。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所以等覺菩薩還犯過錯,他犯思惟上的過失。我們距等覺遠之遠矣,居然覺得自己沒有過失。世間唯兩種人沒有過失,一者成佛,一者是一闡提。前者是真的沒有過失;後者是有過失,死不承認。他既不是佛,那麼就是一闡提,這是地獄種子,造作一切罪業,自己不曉得。三業中,口業為先,這是很有道理,因為口的過失最容易犯,犯得最多。本經經文的順序都有很深的意義。

善護身業。不失律儀。

「律」是戒律。大家天天念《無量壽經》,念了為什麼做不到?因為沒有戒律的根基。戒律歸納起來有「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」,這是身業的三條重戒。如果把持戒的意義擴大,就是「守法」。國家的憲法、法令、規章,社會的風俗、道德觀念皆須遵守,這是屬於身業。

「儀」是威儀,就是禮貌、禮節。禮是屬於戒律的範疇,是最基礎的教育。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我們要能覺悟,體會到這個次第的重要性。不失禮,現在也相當困難,當今社會幾乎大家都不講禮。可是,不能不懂禮,俗話說「禮多人不怪」。我們開始做,我們一起做,會有很多人跟著做,就能把它帶動起來。

禮節很重要。失禮而自己不知覺察,別人看到你,覺得討厭,對你敬而遠之,不願與你接近。雖然見面不得罪你,但也不願意親近你,佛弟子尤其要注意。

佛法「四悉檀」,第一是「世界悉檀」,意思是令一切眾生對你生歡喜心,喜歡親近你,你才有機緣把佛法介紹給他。所以,我們首先要令大家歡喜、尊重,然後才能與一切眾生結法緣。如何能讓別人歡喜、尊重?唯有真誠。待人之道,若心裏想的是一套,口裏講的是另外一套,一旦拆穿,大家對你就遠離,以後再說什麼好話,人家也不聽。因為你有前科,有不誠實的紀錄,要再建立信心,相當不容易。所以,我們以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恭敬心把佛法介紹給他人。禮節非常重要!

善護意業。清淨無染。

佛弟子要常常保護自己的清淨心,這是修學的根本。這一段是莊嚴自性 ,是屬於自行,末後再講化他。自己德行沒有成就,是無法教別人的。要自己先做個榜樣,才能教人。所以,我們要發願,也就是世間法所講的立志。學佛就是立志做個好老師,佛是天人師。既然是老師,自己一定要做到「莊嚴眾行,軌範具足」,為一切眾生做個良好的榜樣,化導社會,使每一個眾生自身健康、快樂,每一個家庭幸福、美滿,社會和諧,國家富強,天下太平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,真正的學佛人。無論在家、出家都要以此作為修學的目標。

欲達到目標,就必須實踐《無量壽經》。本經的好處是經文不長,容易受持。我們認識清楚,腳踏實地努力去做,不好高騖遠,這個目標決定可以達到。這是花報,果報決定往生不退成佛,無比的殊勝。